1148916_543278025725475_70351592_n  

這是今天的新聞:
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檢座引日劇名言-求謝依涵死刑-121321238.html

『八里雙屍案今天辯結,檢察官引用日劇HERO名言「死掉的人沒法說話,只有檢察官能代替他說」,對被告謝依涵求處死刑。』

沒想到檢察官竟然會引用日劇HERO的名言!(也有可能是巧合)
說到「引用」
我之前的文章也曾提到這個議題
這是「米爾頓模式」其中一個用法

引用,可以借取他人的光環
而且還可以讓聽者有一種錯覺…
「因為這是第三者的說法(或是說背書),所以當然比較可信!」

故今天這個新聞,也借用了HERO的光環
也等於是請HERO幫檢察官背書(在此是指聽者的角度)
不過,今天這個議題,可以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
也就是 -- 『引用的來源』

我們在使用引用語時,常常都會引用古人、知名人物、諺語、甚至是自己以前說的話…等等
像是「愛因斯坦曾說過…」
「歐巴馬曾在一場演說中提到…」
「俗話說的好…」
「我之前曾提到…」

剛剛有說過,你在引用這些「引用語」的同時
你是在借用這些人的光環
是的,這可以增加自己的說服力
而,你也要小心一件事
那就是你在引用這些人的話的時候,你也間接抓取了這些人的「印象」到你的身上

你引用愛因斯坦,就是愛因斯坦上身
你引用歐巴馬,你就像是歐巴馬一樣在演講
你引用俗話,就像是古人的智慧都來了你的身上
你引用之前的你,就像是你找了之前的你一起來向他人對話

你所引用的人或集合(像俗話就是一種「集合」)
都會讓他人對你有這個引用對象的錯覺

今天這個新聞,是引用了HERO日劇的名言
想必,也是把這個HERO日劇男主角久利生公平,甚至是HERO整個日劇的印象都抓取了進來

這對聽者來說,會有兩種反應:
如果聽者對HERO是有好感的,那無疑是加強了檢察官的說服力
但如果聽者對HERO是反感的,那當然就會有反效果

除了這點,還有一個供大家注意的點
不論是「HERO」或是「久利生公平」
這都是『虛擬人物』
當你引用了虛擬人物的話
你也需要小心
雖然虛擬人物可能也很有影響力
但也有可能有反效果存在!

像是你對一個偵探小說迷說:「福爾摩斯曾說:…」
這無疑是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話語
就算是對一般人說,也有一定的說服力
但,如果今天你是對一個不看小說且完全只信仰『現實發生的事』的人,來說這段話的話
他可能會回你:「福爾摩斯不過是個虛擬人物罷了,現實社會可不是這樣的!」

故今天檢察官引用HERO,雖是非常正面的形象,但他一樣是虛擬人物!
這讓我不禁地捏把冷汗!
不過,結果是好是壞,我不能斷定
一切,就要看「聽者」的詮釋了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r8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